人才是第一资源,任何区域的高质量发展都离不开坚实的智力支撑与人才保障,在全国各个城市、上海各个地区围绕人才展开竞争的大背景下,各种人才新政百花齐放。让我们将目光转向大虹桥,这片土地上是什么吸引各类人才近悦远来,令它成为人人向往之地?
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是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等多重国家战略的承载地,坐拥全球最大综合交通枢纽——虹桥枢纽日均超150万人次的超级流量,正在形成政策创新的“聚合地”,大虹桥也是经济能级实现跨越式提升、总部经济集聚效应不断显现的热点地区,区域资源配置能力、国际影响力与日俱增。
那么对于真正来到虹桥、扎根虹桥的人才来说,他们又有怎样的切身体会,他们希望在虹桥构筑怎样的未来?今天,我们来到美的集团(上海)有限公司,和CT研究所所长李涛涛与智能感知负责人夏云龙坐下来聊了一聊,一起来听听他们和虹桥的故事。
截至2025年2月,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累计引进培育各类市级认定总部机构242家,涵盖高端制造、生物医药、数字经济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形成了“全球总部—研发中心—创新实验室”的全链条生态。
美的集团就是其中之一,这家已成立57年的家电巨头在全球拥有超400家子公司、38个研发中心和44个主要生产基地,再过不久,位于商务区青浦片区的美的全球创新园区就将正式启用,未来将作为美的集团上海总部基地,面向全球引进万名高端研发人才。
也许很多人说到美的首先想到的是家电,这固然没错,不过如今的美的不仅仅只涉及家电行业,它是一家覆盖智能家居、工业技术、楼宇科技、机器人与自动化、美的医疗、安得智联六大业务板块为一体的全球化科技集团,近10年投入研发资金达1000亿。
支持人才创新,得到无限发挥空间
对于2021年加入美的中央研究院开始CT方面的研发工作、目前担任美的集团(上海)有限公司CT研究所所长的李涛涛,就他个人而言,曾经也经历了从接触美的、了解美的,到最后认同美的过程。李涛涛是中国科学院大学计算机应用技术博士毕业,具有15年高端医疗器械设备领域从业经验,主攻高端CT成像技术,来到美的前,曾在行业里的头部外企供职十多年。
三年多年,美的集团的高管找到了他,“招我进来的是胡自强博士,当时他是医疗板块的负责人,”大约一整个下午的交流,李涛涛了解到美的进入医疗领域的愿景和逻辑,感受到了美的集团对医疗人才的渴望,“我发现他讲得非常详细,也很真诚地从我这里了解有关CT的内容,当时对我触动非常大。”随即他参观了美的内部一年一度的“科技月”,见识到了美的集团大量的技术储备,“我对美的的认知从一个家电企业转变成一个高科技企业,然后就毫不犹豫地加入了美的。”
在他看来美的作为民营企业,它给到了外企给不了的自由度。“我觉得这是一个无限发挥的空间。”他相信民营企业大有可为,“我认为中国的企业其实尤其是科技企业会发展得很快,主要还是两个原因,一个是我们有非常强大的供应链;一个是工程师的红利,我国每年的大学毕业生可能相当于有些国家的总人口,可以找到大量的人才。”
如今,李涛涛对美的、对集团所在的虹桥都产生了归属感,“我觉得虹桥最吸引我的,一个是便捷,还有一个是展会,上一周我们刚刚参加了中国医疗器械展。”他们目前的办公地正在国家会展中心(上海)之内,参展只是下个楼的功夫,这是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如果公司不在这里很难做到这点,讨论的重要性在于好的合作都是从互相交流中产生的,但在去之前你永远不知道会有什么收获。”虹桥的便利性就更不用多说了,他可以两天里从这里赴北京、转南京开会并回到上海,极大地提升了效率、促进各方达成合作。
近年来,商务区管委会围绕人才体验感推动政策资源落地,李涛涛正是该项举措的受益者之一。去年9月管委推荐区域内符合标准的人才参加“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李涛涛顺利申请成功,而整个评审的过程也让他深有感触,“实际上我们当时在布局两个方向,其中一个是光子技术CT,它难度比较大,投资周期比较长,当然创新点是非常高的,这个是我们内心真正想做的,但是信心不是很足。”
光子计数CT在癌症的早期诊断和心血管精准成像方面有巨大潜力,目前全球只有一家企业推出了光子技术CT,但这项技术非常的昂贵,单台售价接近6000万。在李涛涛看来,这么好的一项技术应当在国内普及,“我们希望能够把它做到技术的平民化、普及化,让大部分的人能够用得起这个设备。”这是他和团队发自内心想要做成的事业,也是他投身医疗行业的初心和自豪感的来源——解决人们的病痛。
申请“东方英才”之时,他提出了这个项目,并得到了专家的点评和鼓励,“专家表示这个项目如果放在虹桥这么核心的区域,并且目标是要招募顶级的人才,那么我们就应该去挑战这样的项目。”管委会对创新的支持,令李涛涛他们感到这不只是顺应自己内心的想法,外在的推动也在告诉他们,他们的方向是对的,他们走在正确的道路上,“于是我们全力投入这个项目,对我们来说,我们未来的发展如果契合虹桥未来的发展,那么双方可以愉快合作、走得更远,这一点我们认为非常重要。”
他期待着不久的未来,随着集团的新园区将投入启用,将会有更大的实验室、更好的工作环境、更多的资源……简言之,一个能支撑他们做想做之事的环境,而它位于虹桥,李涛涛相信是一个非常好的选择,“这对于我们未来的发展是非常有利的,我认为这是一个我能做出一番事业的地方,这里有区位优势,我们也看到了各种政策的扶持,我觉得具备了我们能够把事业干大的前提条件,剩下的事情就是要我们自己去努力了。”
采访视频请看↓
职住平衡,资深“虹桥人”感受双向成就
在坚持聚天下英才而用之的战略驱动下,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紧扣国家战略,不断强化国际人才集聚和长三角人才交流,重点打造以国际经营、科技创新为主的高端人才集聚区,构建各片区特色鲜明的高端人才集聚高地,立足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打造引领人才国际化创新和长三角协同的人才发展先行区。
近年来,在大虹桥中一个富有活力且极具吸引力的人才生态圈正在逐步显现,这是美的集团(上海)有限公司智能感知负责人夏云龙的直观感受,他加入美的虽说才4年不到,但因为上一份工作也在虹桥,加之把家安在了国展中心附近,完全可以称得上是一个资深的“虹桥人”了。
目前,夏云龙在家用空调事业部担任智能感知技术经理一职,从事他一直以来研究的传感器技术方向,“不单在家用空调,在整个全屋智能方面,传感器都是一个很重要的支撑。从家电传感器本身而言,我觉得美的在国际上也是比较领先的。”夏云龙介绍说,在家用空调中,传感器实现空气、人体、设备三方面的智能感知,提升舒适度和可靠性。传感器从目前而言虽然还是一个被国外“卡脖子”的领域,但他相信其本质还是国内发展迅速所致,“国外为什么要'卡脖子'?其实还是不自信,担心中国发展得太快,但实际上‘卡’只能延缓,起不到真正阻碍我们发展的作用。”
之所以这么说,着眼点还是在“人才”二字上,“在国内不单是人才的总量比较大。另外我觉得我们中国还有一个很大的纵深,不仅有很多‘高精尖’的人才,还有很多全世界最好的工人。”夏云龙今年33岁,他会说他在美的中算不上年轻人才,在这里无需论资排辈,一切以业务为导向,许多“90”后已经身处管理岗位,这在外企是无法想象的。
而来到美的,除了岗位合适、有很多海外业务适合有海外背景的他,还有一个重要因素与虹桥有关,“因为我本身选择了在虹桥定居,我家就在国家会展中心边上,对我来说这是一个巨大的吸引点。”安居才能乐业,许多人会感到商务区只是一个工作的地方,在夏云龙看来并非如此,“我觉得这是个误解,其实在这里还是挺方便的,我很快能到虹桥商圈,这里也有蟠龙天地、夏都小镇,选择很多。”
他自己在参与招聘时也会主动说一些虹桥的区位优势,因为他觉得这是吸引人才落地的关键点之一,“招聘优秀毕业生的时候,他们很关心的一点是在这里的生活、居住是什么状况,对于我们能所招聘到的高端人才,我们也会告诉他们这里有不少针对高端人才的支持,比方说'东方英才'等一些商务区的项目和政策,也会对他们起到吸引作用。”
夏云龙同样通过商务区管委会入选了“上海市东方英才计划”,“入选这个计划,对我项目的确定性很有帮助,令项目得到经费支持,让我能做我想要的尝试。有了政府和企业的相互响应,有了这样的政策支持,我做项目的时候也会感到更多助力,我也能推得更远。”他希望未来能有更多类似的人才支持,因为这是实打实的帮助、是真正能推进项目实现的力量,“创新项目很多时候需要各方的鼓励和支持,就像千军万马过独木桥,但只要过了桥,可能就会产生很大的影响力。”
他也期待虹桥引入更多领军企业总部,带动上下游产业链集聚。“头部企业扎根虹桥,就像磁石一样会吸引整个产业链跟过来。”夏云龙相信,随着产业集聚,各领域人才也将加速汇聚虹桥,形成更加良性循环的人才生态。
采访视频请看↓
未来,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将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和市委关于建设人才高地的总体部署,以支持产业发展、科技创新和引才留才为目标,聚焦国际经营、产业创新、海外高层次人才,通过打造平台、政策赋能和“走出去”引才等举措,通过虹桥国际人才服务中心不断引流,联动四片区人才服务平台,汇聚专业服务和创新创业人才,为区域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人才活力,营造充满活力的人才发展生态。
图片:受访者提供
摄像:朱琦
作者:曹政宁
版权所有: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 | |||
单位地址:闵行区申贵路719号F栋2-3楼 | |||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7:00 |
![]() |
||
咨询电话:34733382 | |||
![]() |
![]() 联系我们 |
![]() |
|
![]() |
|||
政府网站标识码: 31012200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