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首页  /  要闻动态  /  媒体聚焦

诸大建:大虹桥是长三角的“极中极”

来源:上海虹桥     发稿时间:2025-05-27         浏览数:0

作者介绍:诸大建,管理学博士,同济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本文来自于公众号诸大建学术笔记。

2021年国家批准大虹桥建设国际开放枢纽,我在公众号发了一篇短文,说虹桥必定是要做大的。事实上,研究21世纪以来上海建设国际大都市如何带动长三角区域发展,最有代表性的故事就是大虹桥的发展。大虹桥现在被认为是长三角的国际中央商务区和国际会客厅。从2001年到2025年,它的发生发展是一部以交通为基、以商务为体、以服务为魂的蜕变史。这片区域经历了从综合交通枢纽到中央商务区,再到国际开放枢纽的华丽转身,每一步都凝聚着决策者的智慧与眼光。从最初的交通吸引人实现可通达,经过商务吸引人实现可驻扎,再到服务吸引人实现可生活,大虹桥正在成为人们希望的长三角的“极中极”。

第一步是2001-2006年建设虹桥综合交通枢纽。规划空间26平方公里,将机场、高铁、地铁融合起来,可以通过交通吸引人实现城市可通达。我听时任原上海市政府主要领导讲过当时的决策故事。2001京沪高铁纳入国家计划,上海需选址建设高铁站。铁道部原定七宝为上海高铁站,但是上海担心七宝站的用地条件、发展空间、交通体系与城市发展不适应。幸运的是,2003年国家民航总局与上海市政府联合开展上海航空枢纽发展战略研究,确定上海航空枢纽发展一城两场,浦东机场与虹桥机场承担不同功能,由此虹桥机场可以腾出大约七八平方公里的空间。2005年虹桥机场规划方案通过后,上海市领导遂提出在虹桥机场西侧建设综合交通枢纽的构想,与铁道部进行沟通,后者同意七宝高铁站北移。2006年虹桥综合交通枢纽结构规划完成并得到批准,建设用地26平方公里,涵盖航空、高速铁路、地铁等多种交通方式。2010年一建成就成为当时全球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为2010年上海举办世博会立下了犬马功劳。

第二步是2007-2018年建设虹桥商务区与城市副中心。规划空间86平方公里,将交通枢纽与商务功能融合起来,通过商务吸引人实现城市可创业。建设虹桥商务区的创意,有被坊间戏称为上海姑爷的香港在沪企业家罗康瑞的贡献。罗康瑞在上海搞房地产首先研究上海城市发展,2005年他听到虹桥要建综合交通枢纽,马上意识到这里将是长三角的增长极,向上海市领导提出了应该同时发展商务区的建议。有一次在新天地一号楼讨论上海与长三角发展,我亲眼见到罗康瑞在这方面的激情。上海市领导重视和采纳了罗康瑞的建议,觉得这是上海发展改变1990年代以来东重西轻格局,加大上海融入和推进长三角发展的重要举措。2007年时任市长韩正提出研制大虹桥商务区规划,2009年上海成立由副市长领衔统筹该地区发展的虹桥商务区管委会,实质性地推动了虹桥从综合交通枢纽向中央商务区的转型。虹桥商务区占地86平方公里,功能包括大交通、大商务、大会展三个方面。罗康瑞的香港瑞安公司成为大虹桥建设的积极参与者,在大虹桥核心区开发建设虹桥天地商业综合体,集办公、购物、餐饮于一体,成为大虹桥商业商务功能的重要地标。大虹桥发展中央商务区的关键一步,是2010年国家商务部决定在这里建设国家会展中心。国家会展中心2014年建成,这就是今天占地一平方公里的四叶草。2018年开始举办一年一度的中国进博会,成为全球最大的单体会展中心。为了提升大虹桥的功能,上海2017年研制的新的2035总体规划,确定将大虹桥纳入上海四个主城片区之一,按照城市副中心进行建设,但承担全球城市的部分功能。我的理解是,上海2035的城市副中心有多个,大虹桥的定位要高于其他许多副中心。举行第一届进博会的时候,电视台邀我在现场做嘉宾,我说上海进博会是上海建设国际贸易中心的重要空间载体,要在中国制造走向中国消费中发挥窗口作用。

第三步是2019年以来建设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和国际开放枢纽。规划面积151平方公里,增加大科创功能,强调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建设的国际开放定位和世界影响力。2019年,在虹桥管委会成立十周年之际,上海市委市政府通过《关于加快虹桥商务区建设打造国际开放枢纽的实施方案》,将原未纳入区域的闵行、青浦、嘉定、长宁部分街镇纳入商务区管理范围,总面积扩展至151.4平方公里。2021年,国务院批复《虹桥国际开放枢纽建设总体方案》,提出“一核两带”发展蓝图,带动南北两个拓展带,推动大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成为长三角进行国际和国内双循环的极中极。除了每年一次有6+365天功能的国际进博会之外,目前大虹桥已经成为中国企业特别是中国龙头民营企业走出去的核爆点,中国出口新三样的龙头企业,如电动车和锂电池龙头企业比亚迪和风光组件龙头企业晶科等,在大虹桥都有研发中心。最近修编的大虹桥空间规划,进一步将统筹发展的空间扩展到535平方公里。

其实,二战以后的1946-1949年,上海一批有中西融合概念、上海超越志向的专家,第一次研制上海大都市发展规划,就曾经把虹桥规划成为上海未来发展的增长极。目前,以虹桥为中心的高铁一小时经济圈已经覆盖长三角主要城市。最近到大虹桥参与十五五规划研讨,我觉得可以引入上海建设中国式全球城市和国际大都市的二元竞争力概念,在未来发展中强化大虹桥的双中央定位,经济功能上的中央商务区和人本意义上的中央活动区要同时并举、互相赋能。一方面,要上一个台阶建设国际中央商务区,大虹桥的大交通、大会展、大商务、大科创功能要进一步国际化,发挥它应该有并且可以有的全球城市经济功能;另一方面,要开创性建设虹桥中央活动区,通过发展面向长三角腹地的高层次文旅医体等活动,用大服务推动企业跟着人才走,到大虹桥进行高密度集聚。有一次,我到大虹桥给企业老总讲可持续商业与ESG,来自长三角和全国各地的企业家普遍觉得到这里听课住酒店搞活动特别方便非常适宜。

作者:诸大建

 


分享

0

版权所有:上海虹桥国际中央商务区管理委员会
单位地址:闵行区申贵路719号F栋2-3楼    
工作时间:工作日9:00-17:00   
咨询电话:34733382  
沪ICP备:2020037880号-1
联系我们
沪公网安备:31011202012316号
政府网站标识码: 3101220001